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71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268/R
邮发代号: 26-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134
- 国内刊号:34-126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奇恒之腑”质疑
《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历代医家至今一直沿用此说,论人体脏腑必将奇恒之腑作为五脏和六腑之外的单独一类内脏,笔者认为从基本理论的规范和临床实践的应用出发均无此必要,特质疑于后,以求指正。1六者并非均属内脏首先,将此六者都归属人体内脏是不确切的。中医学对人体的大体解剖粗略地分为形体组织、附属官窍和内部脏腑3......
作者:吴华强 刊期: 2002- 03
-
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肾炎的体会
小儿肾炎,属中医学水肿、风水范畴,其病因和征候群较为复杂,在治疗时颇为棘手,尤其是蛋白尿极难消除。笔者近年来应用六味地黄汤增损治疗本病,并用药粥、药茶巩固疗效,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方剂组成特点六味地黄汤是宋代钱仲阳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中减桂枝、附子而成,为补阴之主方,专治小儿先天阴虚及男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证候,如腰膝酸软,自汗盗汗,咳嗽发热等症。该方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为通补开合之剂,......
作者:周为民 刊期: 2002- 03
-
加减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四逆散为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有透邪解郁热、疏肝理气之效,是调和肝脾之代表方。本人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痛经、急性细菌性痢疾等,收效满意,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慢性肝炎张某,男,45岁,教师,1998年4月30日初诊。患者右胁痛已有2年,肝肿大持续在肋下2.5~3cm,脾未触及,近期血液检查无明显变化,在某县人民医院诊......
作者:侯树芝 刊期: 2002- 03
-
肾宝合剂临床应用举隅
肾宝合剂系汇仁肾宝的原始方剂,由蛇床子、川芎、菟丝子、补骨脂、茯苓、红参、小茴香、五味子、金樱子、白术、当归、覆盆子、何首乌、车前子、熟地黄、枸杞子、山药、淫羊藿、葫芦巴、黄芪、肉苁蓉、炙甘草组成。主要有词和阴阳、温阳补肾、安神固精、扶正固本等功能。主治阳痿、遗精、腰腿酸重、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及妇科经带诸证。笔者广泛用于肾阳虚弱而致的腰痛、不孕证、痤疮、尖锐湿疣等病证,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作者:梁宜生 刊期: 2002- 03
-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本方出自李东恒的《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方中用黄芪为主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以养血;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协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气陷得升,疾病得愈。本方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只要辨证准确,属气虚下陷所致者,均可用之,效果显著。……......
作者:宋艾云 刊期: 2002- 03
-
阳和汤治疗水肿病体会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所著《外科秘治全生集》,方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白芥子、麻黄、甘草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原方治疗阴疽、附骨疽、流注等阴寒之证。笔者临床试用于水肿,认为阳和汤加味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炎、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现将临床体会介绍于此。1水肿之病因病机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涉及的脏腑亦多,但其病本在肾,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
作者:柏立浩 刊期: 2002- 03
-
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痛证,主要是审因辨治。根据痛证的性质,部位,用相关的药物组合成方,起到止痛作用。其“止痛”作用主要是通过祛除致痛病邪和消除缓解其痛证病机,改善症状而实现的。本方就中医常用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简述如下。1清解止痛方清解止痛方适用于热毒所致的疼痛。热毒属火热……......
作者:肖金 刊期: 2002- 03
-
黄山中医临床实习对我产生的重大影响
1991年上半年我曾到皖南名城黄山市中医医院实习,在这几个月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大学毕业后不久自己便将实习中所学的东西用到临床,因疗效显著,在家乡极快地树立起信誉,拥有大量的病人,丰富了临床经验,从而更加坚定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现略记黄山实习中的点滴体会。我在黄山实习中,主要在中医妇科,内科,骨伤科轮转临诊抄方。妇科带教老师是程瑜芬老师,为皖南新安名医程道南之女;内科老师王士荣医师为程道南之得意......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2- 03
-
小建中汤治愈田螺中毒1例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甘草、白芍药、大枣、生姜、饴糖6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或虚劳发热或心悸虚烦等症。田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咸、甘,性寒;入膀胱、大肠、胃经,具有清热、利水功能。近年来每至暮春市上均有卤制田螺供世人品尝,但中毒者甚少,笔者仅以此1例推出,与同道共同讨......
作者:常旭 刊期: 2002- 03
-
关于“柴胡劫肝阴”之探讨
肝性多郁,宜泻而不宜补;肝性至刚,宜柔而不宜伐;内寓相火,极易变动,亦寒亦热,难事捉摸,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等说法,临床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而柴胡为治疗肝病要药。自清代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家以“柴胡劫肝阴”而不用,以至后世医家产生诸多疑义。对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1劫肝阴论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大方治疟症,须分十二经。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
作者:杨建文 刊期: 2002- 03
动态资讯
- 1 结核性脑膜炎卫气营血传变与西医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 2 推拿治疗婴幼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42例临床疗效观察
- 3 活血化瘀法在肺癌放化疗毒副反应中的应用
- 4 桂枝人参汤治疗杂病探微
- 5 周仲瑛辨治恶性淋巴瘤学术思想管窥
- 6 脂肪肝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7 徐继先临证验案举隅
- 8 自拟芪芎冠灵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2例的疗效观察
- 9 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 10 何立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探微
- 11 益视宝胶囊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见证型患者尿17-OHCS含量的影响
- 12 雍履平治疗腰椎病变经验
- 13 艾条灸结合湿性换药用于Ⅱ-Ⅲ期压疮的护理研究
- 14 中医药防治肾性骨病实验研究进展
- 15 胎毒治验2则
- 16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肝豆灵片治疗肝型肝豆状核变性32例
- 17 临床点滴话喉咳
- 18 小建中汤加味治疗腹痛验案四则
- 19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探讨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 中药熏洗法治疗老年跟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