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71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268/R

邮发代号: 26-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134
  • 国内刊号:34-12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第2期文章
  • 影响中药片剂薄膜包衣质量因素探讨

    薄膜包衣是将高分子聚合物包裹在片芯处形成一层薄膜而起保护作用的一种包衣方法.......

    作者:吕秋月 刊期: 2007- 02

  • 盆炎净糖浆的制备与质量要求简介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作者:姜志戎 刊期: 2007- 02

  • 曹恩泽论治急性肾炎的经验

    曹恩泽主任医师,系安徽省名老中医,临证40载,学识颇丰,病者如云,尤其善于治疗肾脏疾病.......

    作者:胡顺金 刊期: 2007- 02

  • 张道宗辨治面瘫经验总结

    张道宗教授196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40余年,专攻疑难杂症.......

    作者:曹奕;付兰 刊期: 2007- 02

  • 汪墨斋治疗月经病经验

    妇女一生中自第1次月经来潮之后,每月1次,大概往复行经35~40年.其经行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个体稍有差异.......

    作者:汪一江 刊期: 2007- 02

  • 阎小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管窥

    阎小萍教授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诊治疑难病,尤其在诊治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有幸随师学习,现将阎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小结如下.......

    作者:高积粮 刊期: 2007- 02

  • 范仁忠治疗尿崩症临床经验

    范仁忠教授现任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

    作者:郑航宇;范仁忠 刊期: 2007- 02

  • 补肾化瘀方对药流后雌孕激素的影响及调经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防治药流后出血及月经失调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妊娠小鼠110只随机分为6组,补肾化瘀方大、中、小剂量组,与正常孕鼠组、模型组、益母草组作对照.结果:补肾化瘀方各组使药流后小鼠E2水平升高、P水平降低,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多,卵巢重量增加(P<0.01);促进小鼠卵泡发育、妊娠黄体萎缩(P<0.05);且明显优于益母草组(P<0.01或0.05);补肾化瘀方各组小鼠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

    作者:李伟莉;许秀秀;龙子江;窦红漫 刊期: 2007- 02

  • 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大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大鼠黑质纹状体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微量注射损毁左侧黑质致密区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抗震止痉胶囊(中药组)、左旋多巴(西药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治疗30d,观察PD大鼠给药前后行为学的改变,以及测定各组大鼠黑质纹状体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汪瀚;鲍远程;张波;杨文明;陈怀珍 刊期: 2007- 02

  • 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ICAM-1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肾达络饮对PLP139-151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趋化因子ICAM-1的影响,探讨益肾达络饮在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各组小鼠中枢神经组织中ICAM-1蛋白及mRNA的含量.结果:ICAM-1蛋白及mRNA表达一致性较好,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

    作者:尚晓玲;高颖;尹岭;苏玲;张金涛;张笑明 刊期: 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