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71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268/R

邮发代号: 26-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134
  • 国内刊号:34-12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第7期文章
  • 新安医家情志病例举隅

    该文精选数例新安医家之情志病案例,并以按语剖析精华,点晴析要.情志病例之治疗,情志疏导与药物治疗双管齐下,相辅相成,互助互用.......

    作者:刘玉凤;金月萍;保永亮 刊期: 2012- 07

  • 儒风浸润下的新安医家

    在儒风独茂、文教发达的徽州,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徽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大量儒士涉足医学领域,使得新安医家无论在医德修养,还是在临床思维与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浸染了浓郁的儒文化特质.他们不仪深研医理,校注医经,阐发新论,且努力践行儒家的“仁”、“孝”思想,承继家学,知医孝亲,济世救生,以德待患,以儒家风范名震医林.......

    作者:杨立红 刊期: 2012- 07

  • 建设新安医学特色文献数据库

    新安医学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医学文献、众多的医家和突出的医学成就,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新安医学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可充分发掘文献的内在价值,也有效地保护了存世的珍贵文献.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建设新安医学特色数据库的阶段方案.通过建设新安医学特色文献数据库,拟将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特色优势及新安医学的深刻内涵,较完整地展现出来,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再续辉煌.......

    作者:程新;汪沪双 刊期: 2012- 07

  •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脾类相关医案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数据分析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运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固本培元”医案中脾类相关医案的病症特点与用药规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对脾类的证治规律,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周雯;李永帅;张润;汪珺 刊期: 2012- 07

  • 王任之辨治痢疾浅析

    新安医家王任之对于痢疾的辨证论治具有特色,在《王任之医案》中有具体体现.他以经典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症情辨证施治,临证重视痢疾病程之长短,化湿清利治标,温阳运脾治本;注重化湿法的运用和理气药的配伍,或以利湿为主,或以健脾为重,总不离化湿治法,并重视顾护胃气,同时善于采用前辈用药经验.......

    作者:叶铭钢;叶敏;李姿慧;孙娟 刊期: 2012- 07

  •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VEGF、sFl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早孕者血清VEGF、sFlt-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妇女30例,用酶联免疫聚合反应(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sFLt-1.结果:①早期自然流产组血清VEGF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②早期自然流产组血清sFlt-1高于对照组,二者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

    作者:胡瑞华;李伟莉 刊期: 2012- 07

  • 不同证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重型肝炎作为肝病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其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一直以来困扰着医学界.我院作为国家肝病的重点学科,采用祖国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了很好疗效.故本研究拟对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科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病案资料收集整理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证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的分布和治疗效果,为今后的慢性重型肝炎的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鸣;金晓东 刊期: 2012- 07

  • 古今控制附子毒性的配伍及其机制机理探析

    为更好指导科研及临床,作者总结了古今解附子毒性的配伍,对部分解毒配伍的中医机制、药理机理进行了阐述.古今控制附子毒性的药物包括甘味解毒药、辛散药、寒凉药、酸甘收敛药、防风、远志等五大类.......

    作者:李德顺;周祯祥;曾祥法 刊期: 2012- 07

  • 浅谈内关穴的临床作用

    内关穴属于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的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本穴位主治范围较广,临床用于治疗心系、胃肠道等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作者:杨影;周美启 刊期: 2012- 07

  •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生物分子组织和调控水平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代谢组学这一新近研究方法更近于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图所提供的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

    作者: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鹿林;季乔雷;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