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71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268/R

邮发代号: 26-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134
  • 国内刊号:34-12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第7期文章
  • 钱秋海教授临证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

    糖尿病眼底出血属于“视瞻昏渺”、“暴盲”[1]、“消渴盲目”的范畴,祖国医学对瘀热出血的早有论述,《内经》记载“血气相溢,络有留瘀.”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可影响全身各器官,但与眼的关系更为密切,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与静脉的特殊改变等.眼底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据国内报道病程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

    作者:朱万玲;钱秋海 刊期: 2014- 07

  • 刘春丽运用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病经验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者产褥有关的疾病.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后,亦称“产褥期”.产后病的发生率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大多数患者易出现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身痛、产后头痛、产后汗症、产后发热、产后痉病、缺乳、产后抑郁等表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刘春丽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尤擅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临床每每收效显著.......

    作者:周瑞;刘春丽 刊期: 2014- 07

  • 王键巧用化湿法经验举隅

    王键教授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新安王氏医学第六代传人,勤求博采,学验俱丰.临床医顽疾痼疾,用药之精当,无不效如桴鼓.笔者有幸门诊跟师,得以耳濡目染老师的诊疗风采,现将王师巧用化湿法临证经验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健脾化湿治疗嗜睡某男,5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嗜睡,时逾1年余,吃饭、乘车,甚则站立之际亦昏昏欲睡,伴口角流涎呼噜明显,周身倦怠,精力不济,记忆减退,晨起后脑勺有胀麻感,胸膈痞闷,......

    作者:卜菲菲;王键;郜峦 刊期: 2014- 07

  • 刘二亮从肝脾肾论治久泻之经验举隅

    刘二亮,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载,治疗久泻经验甚丰,现将导师临证经验分述如下.健脾化湿为本《景岳全书·泄泻》有云:“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脾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性喜燥恶湿,易为湿所困,湿困脾土,则运化不健,脾运失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并走肠间而为泄泻,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其中,脾失健运是关键,正如《内经》......

    作者:冯丽娜;刘二亮;吴奋平 刊期: 2014- 07

  • 周仲瑛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验案赏析

    周仲瑛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内科疑难病专家,国医大师,学验俱丰,几十年来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有效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其中许多中晚期肿瘤病人.笔者有幸参加临证高级研修班学习,并随诊左右.现将其治疗肿瘤疼痛的验案1则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周师认为,肿瘤的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多有肿瘤的生长,长大,压迫脏器或神经,或骨转移引起骨质的破坏所至,中医认为癌毒痰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由于疼痛是癌症发展到中晚期症状,治疗......

    作者:郑黎明;裘景 刊期: 2014- 07

  • 韩明向治疗支饮咳喘经验

    韩明向教授、主任医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院长、名誉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批、第2批重点学科——呼吸内科的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第4批、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笔者有幸成为韩师弟子,在多年侍诊中,对韩师诊治支饮所致咳喘的经验体会颇深.......

    作者:王鸣瑞 刊期: 2014- 07

  • 狐蜮病以痈论治探讨

    狐蜮病,乃感受湿热虫毒所致,以口咽、眼部、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认为本病是湿热毒邪,日久成瘀,久酿成“疮”,故治疗上,狐蜮病以“痈”论治,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在继承张仲景甘草泻心汤基础上,注重加公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艾华;曲道炜;刘佳义 刊期: 2014- 07

  •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炎证因子的机制探讨

    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1].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中医的“消瘅”、“消渴”等甚为相合.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控制炎症因子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有关文献作一概述.......

    作者:李中南;许成群;熊园园;张帆;刘珊珊 刊期: 2014- 07

  • “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用于心衰水肿探讨

    《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1]其中,菀与陈同义,均是指恶血,中医学的恶血即瘀血、坏血等.《素问·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所以,“去菀陈堇,开鬼门,洁净府”是说用活血化瘀利水法,发汗,利尿法治疗水肿,当然,此水肿包括心源性......

    作者:徐先进 刊期: 2014- 07

  • 浅论中药气味时空观及组方思路

    药性核心在于四气五味的时空属性药性之寒热温凉四气与辛咸甘酸苦五味,是历代医家根据天地四时阴阳时空理论总结而来.先贤们认为药物生长于自然界中,秉天气之阴阳而成寒热温凉四气,得地气之阴阳而成辛咸甘酸苦五味.天地阴阳四时的气候变化必然影响药物的生长化收藏,从而影响药性的差异.《汤液本草·用药法象》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

    作者:杨友发 刊期: 201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