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71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268/R

邮发代号: 26-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药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134
  • 国内刊号:34-12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年第8期文章
  •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在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又称“经行腹痛”,常伴有腰部酸痛、恶心呕吐、手足肢冷、汗出等全身不适症状[1].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2],以青少年多见.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精神因素相关[3].后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作者:张欣欣;王翠霞 刊期: 2016- 08

  •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临证思路探析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证常用的方剂只有30多个,常用中药不过100味,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却能基于这些基本方剂和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主因是其临证思路有独到见解,兹总结如下.中医四诊为核心,注重西医诊断贾老师临证以中医望、闻、问、切为基础,结合患者的西医相关检查及检测结果,做出疾病诊断.强调中西医各具优势,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过而涉于虚”,而西医“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逐物太过则涉于固”,二者......

    作者:刘扬;武萌萌;刘志慧;王志恒;贾跃进 刊期: 2016- 08

  • 刘苏临床运用仙鹤草经验

    仙鹤草别名龙牙草、黄龙尾、子母草等,为蔷薇科植物白鹤草的茎叶.性味苦涩平,人肺、肝、脾经,有补虚、收敛止血、止痢、消肿作用,临床常规用于咳血、吐血、劳伤脱力等.刘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重用、独用仙鹤草治疗多种病证,疗效确切.......

    作者:方绪胜;刘苏 刊期: 2016- 08

  • 胡幼平针罐结合治疗梅核气临床经验

    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表现.[1]梅核气属中医“郁证”范畴,大多数学者根据“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肝郁气结,气机升发疏泄失常而致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喉而为病”[2-4].目前西医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而中医针灸治疗梅核气简便安全,疗效明显[5].导师胡幼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探索,运......

    作者:赖小燕;胡幼平;张琪;梁凡;艾虹静;王卓慧 刊期: 2016- 08

  • 马祖斌针药并用治疗尿道综合征验案

    马祖斌为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其重视奇经八脉理论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笔者有幸随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列举其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验案一则,以供参考[1].......

    作者:杨牧;王静;马祖斌 刊期: 2016- 08

  • 尹常健治疗瘀胆型肝炎经验

    瘀胆型肝炎是各种原因(包括各型肝炎病毒、药物、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瘀阻为特征的综合征.尹常健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尹老根据瘀胆型肝炎的临床见证,将其分为肝郁胆热、瘀血致黄、胆胃热结3个证型,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崔莹;张永 刊期: 2016- 08

  • 江红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经验

    江红教授师承国家名老中医查玉明,深受查老学术影响,苦研经典,善用经方指导临床.笔者有幸跟师期间,见江师巧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心得兹诉如下.探析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是甘温除热代表方剂,被后世医家加减广泛应用临床.江师认为适用补中益气汤症候群有两大特点,一则为“虚”,二则为“热”.“虚”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脾气虚,临床多表现为少气懒言、倦怠乏力、......

    作者:衣永强;江红 刊期: 2016- 08

  • 张兰从肝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慢性并发症,是指胃在无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出现的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的一组综合征,又叫糖尿病胃潴留或糖尿病胃麻痹.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且DGP患者的数量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加[1.2].据国内一些文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6%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延缓......

    作者:赵思郁 刊期: 2016- 08

  • 带状疱疹的治疗及体会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等[1].中医[2]多认为是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调致脾运失常,湿浊内停,郁而化火,复感邪毒,伏邪湿毒感而后发.本病常发生于春秋季节,发病率多见于成年人,并且随年龄的增大呈显著上升.其临床表现为皮损出现前,常先有皮肤扎痛或烧灼感,可伴有轻度的周身不舒服,比如发热等.皮损多为粟粒样或绿......

    作者:阎晓梅 刊期: 2016- 08

  •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应用举隅

    “面口合谷收”是四总穴之一,理论来源于中医家们临床经验的总结,揭示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一经穴对应多脏腑的密切联系,说明合谷穴在多脏腑系统病症中的治疗均有广泛应用[1].然而在针灸临床治疗上,除了取穴外,刺法的选择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运用合谷穴“三才”针刺法治疗面口疾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望能给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常乐 刊期: 201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