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医药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134
- 国内刊号:34-126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耳鸣基础研究与诊疗进展
江娜;曹奕
关键词:耳鸣基础研究诊疗进展综述
摘要: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耳鸣发病率占人群总数的15.5% ~ 18.6%,估计耳鸣患者接近2亿人.耳鸣造成严重心烦者占0.4% ~0.8%,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能力者占0.4%~0.5%[1].现将近年来关于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发病机制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提出了很多可能机制.研究显示相邻神经元之间兴奋性同步排放及毛细胞超量阳离子内流可能是耳鸣产生的机制,而神经可塑性变化是导致不同形式耳鸣产生的结构基础[2].柳玉芳[3]指出,5-羟色胺(5-HT)为递质的神经传递在感觉神经系统中形成一重要的调控网络,该网络影响听觉信息的过滤.因此5 -HT系统功能改变在耳鸣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另有报道称耳鸣是一种听觉紊乱现象,由听觉传导通路的任一环节异常放电引起[4].其产生机制包括外周和中枢两部分.Jastreboff等[5]以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为基础,提出了耳鸣的神经生理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听觉通路和一些非听觉系统(尤其是边缘系统)的不同平面是耳鸣发生的基本部位.神经纤维的自发电活动能被皮层下中枢检测出来,并上传到听皮层被感知为耳鸣.
友情链接